一齊來「變」「態」

為甚麼作為信徒要每個主日都返到教堂參加崇拜呢?有信徒會視之為一個極無新意的問題,只有悶蛋才會問的問題,以之作為文章的引子,簡直就是「趕客」。但若我們細心思考一下,便會發現這是一個很高深的問題,尤其是針對當代的信徒,就更是一個甚具挑戰性的問題。

答案可以很簡單:因為我們是上主的子民,祂是創造的上主,也是看顧世上萬物的上主,又是向我們施恩的上主,在祂裡面有救贖,有憐憫,有恩典⋯⋯等等,因此我們每個信徒,都要在主日回到教會去以心以靈去崇拜這位偉大又尊貴的上主:在上主的施恩座前向祂認罪,求祂赦免;在上主的寶座前向祂獻上感恩祭;在上主的聖山中聆聽祂的訓誨,遵行上主的道,行在祂的路中;又一同領受基督的身體和寶血,還有上主手中所賜的恩福、聖靈轉化生命的能力,從而立志在世上作上主的見證。

話雖如此,我們真的是這樣踐行嗎?或者不是!

我們聽道的時候,坐姿是如何的呢?腦袋裡又是否在想著其他事情呢?甚至我們是以一個甚麼的態度去聽道呢?「好悶呀,呢個講員講嘢都唔好笑嘅。」「正!超爆好笑,呢個gag一流!」然後我們就只記得一個一流的gag但不知道聽了甚麼的道。又或是心裡暗中不爽:「而家你話我呀?!」上主的話就是有益於教訓、督責、使人歸正、教導人學義吧!「又係呢尐道理?我知啦!聖經無新嘢喇咩?」上主的道是「真」的道,不只是道理這樣簡單,而是真理,我們不可能在崇拜中為迎合每一位信徒的個人口味,而胡亂把這道變成「新」而又不「真」的東西。當我們在崇拜中一同誦讀經文時,我們是否只在「口噏噏」便算數?甚至沒有參與在其中?又或是在崇拜中同心祈禱之際,我們的心卻在雲遊?上主的道絕不能「口噏噏」便算數,上主的聖殿就是萬國禱告的殿。

我們竭力唱詩敬拜,是因為上主是當受敬拜的,還是我們喜愛詩歌或音樂?比方說若教會以詩篇取代了詩歌,每主日都是頌讀詩篇的話,我們還會這樣起勁嗎?若我們以詩篇136篇作為讚美,以啟應方式去呈獻給上主,會是如何呢?沒錯,我們只需要心靈誠實的回應26次:因祂的慈愛永遠長存。為甚麼我們有時會閉口不唱?不懂唱?不想唱?沒心情?狀態不佳?若在坊間有一個「敬拜讚美」聚會只是以禱告、讀經來作為聚會的形式,會有多少人「排隊入場」?以上這些例子可能有點極端,因為除非是被上主懲罰,否則在崇拜中不應該沒有任何音樂,因為音樂是上主對人的恩賜,也是一個極好的媒介讓信徒可以藉以讚美和親近上主,但這些極端的例子卻正在挑戰我們所謂的盡心盡性盡力敬拜,或許是我們在盡心盡性盡力地enjoy?有一位牧者曾這樣說:「我們最盡心盡力的事奉,可能就是在崇拜中盡力地保
持清醒。」

我們要走到上主的施恩座前求祂的憐憫,可惜我們的自我令我們變得好像不需要上主憐憫,反而是我們回來崇拜已給了上主最大的面子。當然我們不是這樣想,但不少的時候,我們在崇拜中的言行舉止就是出賣了我們。我們說要竭力敬拜上主,在崇拜中服事上主,但卻不把遲到當作一回事,還可能大搖大擺地進入聖殿當中,唱詩歌時站得像模特兒般的有性格,喜歡就唱,清醒就加入於禱告之中,還沒有睡著就聽聽道吧,對重複的崇拜禮儀不耐煩,甚至在崇拜中嚼食香口膠或零食、看手機(看聖經?)、在程序表中畫東畫西⋯⋯我們是這樣來服事上主嗎?我們是來服事上主,不是來欣賞節目;若我們祈求上主憐憫或恩賜,這樣的態度合宜嗎?

每年的農曆年初一,我們都會在電視中看見那些爭先奪後的畫面,就是一群信眾爭相去插「頭柱香」,我們可能會覺得他們很傻,竟然在拜一個假神,又或是質疑有這個需要嗎?但我們看到他們在「信仰」上那份情操嗎?我們的上主才是真神,我們口裡常說上主配受崇拜,但為何我們對上主的崇敬卻不及其他人對偶像的崇敬?這不應是上主所配受的崇拜,我們也不能稱這是上主當得的榮耀吧!

因此,我們有必要改變我們在崇拜中的心態!

如何改變?首先,假如我們被文中那些極端的例子說中了,那麼我們就先除掉這些壞習慣吧。先從我們外在的行為做起,我們的心態自然就會改變過來,行動勝於一切是真的,崇拜本身也就是一個信徒對信仰的外在表達,連外在表達都是馬馬虎虎,我們還談甚麼心靈誠實?

弟兄姊妹,我們一齊來「變」「態」,就是從具體的行動開始,去改變我們崇拜的心態。

榮歸聖父、聖子、聖靈的名。阿們。

Alan Ip